萍乡市卫生学校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来源:萍乡卫生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18-01-23浏览次数:72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萍乡市卫生学校创办于1958年,是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萍乡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中等学校,现为国级重点中职学校、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7.63万平方,固定资产3.2亿元。近年来,学校在质量建设、教学改革、学生管理、实习就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荣获了“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集体”“全国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西省职业院校就业工作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国级、省级奖项。

1.2学生情况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211人,2017年录取新生2573人,招生人数连年递增,学校开设护理、药剂、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农村医学、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等。学生年入学巩固率在99%以上,各项指标与上一年度相比都有增长,学生人数增长9%。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多项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具体方法有:一是定期分批选派素质好的具有职称的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班学习并参加技能等级考核,同时获得养老护理员、育婴员、保育员、医药商品购销员、药物制剂工的考评员证书。二是在业余时间,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培训,与学生一起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三是建立教师自我培训机制,通过自学自培,不断提高完善。学校利用假期举办技能培训班,选派有专长的教师担任培训教学工作,新老教师相互学习,培训结束后参加劳动部门的技能考核。2017年完成了1420人的养老护理员、育婴员、保育员、医药商品购销员、药物制剂工五个工种的职业技能资格培训和鉴定。

1.3教师队伍 

2017年度通过、重点培养,引培并重,推动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和质量水平整体提升,引进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8人,副高以上职称技术人员5人,教师岗位设置、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注重青年教师能力提升,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不断完善“以老带新、以优带新”教师培养机制,建立了3个名师工作室,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89名教师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185人次参加省级以上培训进修。专任教师与行政后勤人员比例结构更加合理,行政后勤队伍日益精简,教师队伍持续扩大,现有行政后勤人员72人,仅比2012年增加7人;现有专任教师127人,比2012年增加了33人。

1.4设施设备

新增实验实训设备价值3000万元,新增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92套,生均教学仪器设备4160元,改造装修教师办公室36间,教室68间、学生宿舍540间。新建学生宿舍1栋,教师公寓120套,购置教师办公电脑312台,数字化校园建设初具规模。校园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校园环境得到亮化美化,升级改造了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系统,成功用上了市水务公司的自来水;新建了人工湖、室外球类集中教学基地;新征土地310亩,是2012年的1.6倍;新建了综合食堂、实验教学综合楼等。图书八万余册,生均11册,比上一年度增加4%。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抓改革、强素质、创特色、树品牌,苦干大干实干快干,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总体工作目标,实施“重安全、优管理、倡文明、养习惯、拓平台”的工作理念,努力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有效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以学生安全稳定为基础,以学生学会做人为前提,培养学生学会做事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同时,使每一个学生都学到一技之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了成人与成才同步的目标,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化课合格率98%,技能合格率99%,体质测评合格率92%,毕业率为99.1%。

2.2学生在校体验

学校重视学生学习,开展理论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技能学习,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为99.1%,学习满意度99.3%。学校注重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开展丰富多样得的创业教育活动,进行职业生涯成长规划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建立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强化就业创业管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学生管理的跟踪和巡视回访制度,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后续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撑毕,学生对学校实习实训满意度为99.5%,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达99.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造就高素质卫生人才的根本任务,积极创新中职学校文化载体,着力构建中职学校文化体系,彰显学校文化的价值追求。我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13个社团,在校内或校外请老师授课。社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参加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满意度达98%,真正体现了快乐中求学,学习中成长。生活满意度99.3%(满意学生7160人),安全满意度99.5%(满意学生7175人)。

2.3学生资助

我校高度重视免学费、国助学金以及贫困生助学工作,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任组长的资助工作小组,制定了《萍乡市卫生学校中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萍乡市卫生学校中等学校国助学金评选实施办法》,构建了助学工作体系。认真贯彻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工作目标,以实施“免”“补”工作为重点,认真执行各级资助中心文件精神,搞好各项学生资助工作。通过张贴国中职学生资助政策的相关信息,让每一位学生和家长都知晓国相关的学生资助政策,开学初,资助管理中心依据在籍在班的原则,结合学生提交的本人家庭情况调查表以及班主任和其他学生了解的困难生家庭收入情况,通过以班委为单位,进行初评,把好区分关,以班主任为单位,把好等级关,以校资助管理中心为单位,把好确认关,确定每学期申报国免学费、助学金的学生名单,并及时更新资助名单,对异动学生同时取消受助申请。2017年春季,学校共计国免学费741.53万元,发放助学金103.9万元;2017年秋季,国免学费拨款866.25万元,发放国助学金137.4万元。

2.4就业质量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今年我校共有中职毕业生1936人,各就业率平均达到98.56%,对口就业率达到94.09%,学生本地就业底薪达到2000元左右,就业率与以往比较基本持平,底薪有所提高。

2.5职业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通过理论指导和专题训练,来推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学校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均得到了社会的好评,特别是得到了相关医院及企业的信任。学校先后到实地就毕业生工作后的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7.6%,企业管理满意度达到95.3%,学生发展前景满意度90.1%。

3.质量保障措施

3.1动态调整

突出建设,促进科学发展。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动态调整,结合用人单位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新增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同时增加市场热门中医康复保健招生人数,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与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药会、上海扶阳堂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学校与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立了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药剂五个“3+2”中高职对接工作。

3.2教育教学改革

坚持围绕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研究常规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战略。

一,重视德育教育。树立了“育才先育人”的培养理念。制定了《萍乡卫校德育大纲实施指导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将德育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课程,摒弃德育教育仅为某一教研室工作的狭隘思想,倡导以多种形式,渗透到每一门课程,结合生活细节,潜意默化中广泛开展了德育教育及职业素质教育,努力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德能兼备的实用型人才。

第二,推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鼓励、倡导全校专兼职教师采用一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将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与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有机结合,将“填鸭式”的纯理论教学与实践性的操作技能科学整合,使沉闷的常规课堂精彩丰呈,引人入胜。

第三,重视实践教学。增加了实验实训课开设比例,加强了每天下午第三小节课的教学安排和管理。

第四,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分别与英国中华贸易合作有限公司(CTA)、法国巴黎大区埃森省立护理学院、日本东京福祉大学就人才交流、职业教育合作、开辟就业渠道等方面签订了合作协议。

3.3教师培养培训

一学校要求全体专兼职教师采取现场听课、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每学期人均听课10课时以上。督促各教研室广泛开展集体备课、评课、课程分享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做到“两统一、一目的”,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制定“以老带新,以优带新”的新晋教师培训计划,安排“双带”对象15人。以带教老师为主,教务处工作人员及教研室老师协同,通过听课、评议、反馈等交流模式,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中坚力量,从而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不断走对外学习交流之路,继续“走出去,请进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缩短学习成长周期,拓宽学习新思路。这几年先后选派了1名教师参加国培,2名教师参加国级微课制作交流培训,每年选派几十名教师参加省、部级骨干教师培训及到临床一线进修学习,另外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有益比赛,增进兄弟学校交流,扩展我校教师知识面,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

3.4德育工作

学校注重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教学贯穿于每门课程中,每学期开展德育课教学,设置每周2学时德育课,并安排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造就高素质卫生人才的根本任务,从学习三风一训及学校标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打造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抓好队伍组织建设、重视文明创建工作等方面积极创新中职学校文化载体,着力构建中职学校文化体系,彰显学校文化的价值追求。

近几年学校参加“文明风采”活动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2017年,在省第八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获得7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第十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决赛中,学校获得优组织奖,在舞台类表演中获得一个二等奖、两个优奖;在书法类比赛中获得优奖;在摄影类中获得优奖。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13个社团,在校内或校外请老师授课。社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参加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满意度达98%,真正体现了快乐中求学,学习中成长。

学校重视团干部队伍的培养,加强团组织建设,提高团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团干选拔和换届选举,保障团委会的持续发展,促使团工作的有效衔接。着重提高团干部的工作业务能力,开展业务培训。严把新团员入口关,开展新生入团知识教育活动,加强对全校团员的团籍管理,做好新团员的登记工作,完善团员电子登记系统,按要求收缴团费和上缴上级组织团费。真正做到“严把关、保质量、重规范”。为营造健康向上、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根据学校要求,小活动天天有,大活动月月搞,寓教育于文体艺术活动之中。为营造健康向上、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根据学校要求,小活动天天有,大活动月月搞,寓教育于文体艺术活动之中。今年文艺类举行了“百事校园强音”唱歌比赛、“经典齐声诵、书香满校园”诵读大赛、技能竞赛节颁奖典礼文艺汇演等活动。文化类开展了“跳棋比赛”、“我与网络生活”、“我的责任我担当”、“美在我身边”第三届摄影比赛等活动;体育类举行了“跳绳接力赛”、“拔河比赛”“走下网络 走出宿舍 走向操场”袋鼠跳接力比赛等活动。各项活动班主任都认真组织,学生都积极参与,在培养同学们兴趣爱好的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运动和兴趣是可以融为一体的。

3.5党建情况

截止2017年12月,学校共有正式党员数102人,设五个支部。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正确下,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七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强化党内监督为重点,夯实基础工作,着力规范提升,强化责任落实,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一是增强党员纪律意识。学校专程召开全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习同志系列讲话精神,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引导党立崇高理想,坚定对党的信念。

二是切实履行“两个责任”。校党委根据上级“两个责任”工作的部署,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行了分解,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通过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和完善责任体系,学校各级干部在履行“一岗双责”的同时,从内心深处受到深刻教育和警醒。

三是用党建+促进学校中心工作上台阶,通过两学一做活动,结合习总书记对我省工作提出的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总体要求,通过“支部党员红色讲堂”“党课”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贯穿始终。积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艰苦奋斗攻难关,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同时,将解决党员中突出问题贯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党员干部把自己摆进去,对照党员标准检视和改进自己,立足岗位作贡献,促进学校中心工作上台阶。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结对帮扶、新党员宣誓等活动,开展“三年大变样,我们怎么干”大讨论及演讲比赛,结合中心工作做好党建工作,激励党员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到谋事创业抓落实。

五是筑牢防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八项规定”为标尺,严格监督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省市有关要求,严厉整治“四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文风会风学风,开展“树正气、聚人心、促发展”主题活动,通过活动,激励党员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到谋事创业抓落实上来,坚持不懈地纠正不正之风,进一步强化执政为民,真抓实干、廉洁从政的作风。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无缝对接,校企融合,建有平台,形成机制。部分企业参与建设市场调研,参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提供顶岗式、订单培养式实习岗位,实习即就业。年初学校与多家医院、药品制作企业,举行“2017年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就业推介招聘会。目前,学校与扬子江集团、杭州海王星辰药品连锁、上海扶阳堂、上海量健健康连锁、萍乡昌盛医药连锁、萍乡天顺医药连锁、南昌北奇医疗器械公司,萍乡邓琴医学美容连锁等二十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办学关系,其中与上海扶阳堂、萍乡邓琴美容2家企业的办学冠名合作班为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特色组合。

4.2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强化实训基地建设,能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教学内容与顶岗实习任务,根据各实习大纲要求,安排了护理、助产、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1936个实习岗位,其中省级医疗单位18家,市级医疗单位50余家,充分满足学生实习需求。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校积极参与集团化办学,加入萍乡市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与市内其他职业教育学校的交流与合作。紧密把握医药卫生进步的大方向,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大举措,开展人才、学科、教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以“平台+院(企)”为建设模式,加快校院(企)合作建设,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和组合效应,优化应用型医疗人才培养途径,探索医疗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对本市医疗发展做出的贡献,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不仅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而且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吸引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多元化办学、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办学思路,以创建为抓手,注重学校的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秉持市场思维理念,突出创新驱动,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做精做强、办出特色。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达97.60%。

学校与当地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当地医疗单位、企业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成为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学校予以高度评价,市委市政府对学校取得的办学成绩多次表示肯定。

5.2社会服务

学校重视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师资和实训基地对社会各界开放,始终坚持围绕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加大社会服务工作力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今年,我校成功地组织了育婴员、养老护理员、保育员、医药商品购销员、药物制剂工的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到目前为止,今年学校开展社会服务达1000余人。开展对外技术培训服务,提升服务社会民生和扶贫攻坚的能力,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

5.3对口支援

学校与江西昌盛医药有限公司、江西天顺医药有限公司、邓琴美容等多家企业联合开展“三下乡”义诊活动、扶贫帮扶工作,发放药品,讲解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得到老百姓的肯定和赞扬。

学校还对贫困生群体积极开展心理扶贫工作,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以后立志成才,回报社会。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贫困,克服自卑心理,做生活的强者,成为真正的有益于社会的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惜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生活作风。

6.举办者履职

6.1 经费落实情况

2017年财政补助收入截止11月1812.1万元,其中人员经费705.42万元,用于教职员工工资发放;国中职免学费资金1607.78万元,用于学生学费减免;国助学金241.3万元,用于学生的困难补助;截止11月份生均拔款已拨330万元,用于学校水、电、校舍零星维修等;内地中职班建设专项资金150万元,用于内地中职班学生学习生活等费用支出。

项目投入方面,我校争取了江西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2000万元,用于我校实验教学综合楼土建及购置设备,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有力于我校实训设施完善、办学条件改善,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6.2政策措施

萍乡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项目,纳入部门和单位年度目标考评体系,明确发展定位,加强督查考核。成立职业教育工作小组和职业教育集团,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7.特色创新

 

典型案例一:

校院“双带” 共育“双师”

(一)实施背景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我校为推进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顺应市场需求,采用校院“双带”(即安排有经验的老、中、青优教师、医师、护士、药师在学校和医院带教青年教师的“以老带新”、“以优带新”)方式,共同培育“双师型”教师,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主要目标

为促进学校发展,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采取 “以老带新”、“以优带新”的创新方式,使更多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实施过程

1.校院共商制定方案

学校制定了《萍乡卫校教师培养方案》、《“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利用我校领兼任医院职务的“校院合作”特色,采取学校、医院“以老带新”、“以优带新”的“双带”方式,加快我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步伐;使教师既能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又能是医院中的“医师、“护士”、“药师”等,将临床实践经验融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2.创建机制促进成长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对学校和医院的带教老师及获得“双师型”证书的教师给予奖励,在同等条件下,对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向“双带”教师及“双师型”教师倾斜;对承担“双带”任务及“双师型”教师,在津贴等方面给以特殊补助;设立特聘教学岗位,如教研室主任大都由“双带”的“双师型”教师担任,充分发挥“双带”教师骨干带头作用,激励更多的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3.采取轮训夯实能力

近年来,学校利用寒暑假时间派遣教师到医院培训、进修。在医院中通过老、中、青医师、护士、药师的带教和实践,教师可根据自己所从事目前现状、发展趋势和科技动态,自行设计教学、补充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临床发展需要同步。一批教师先后赴山东、南京、西安、武汉等地参加国级骨干教师培训,一批教师教师先后赴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重点院校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十余位教师取得在职研究生学历。

  

部分教师“双师型”证书、培训、进修结业证书


4.校院“双带”强化队伍

为使我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特制定了学校和医院“以老带新”、“以优带新”方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同时,在规定时间内青年老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上好一堂理论和实践操作汇报课,由质量专组考评,对“双带”教师进行评价,每年评选优带教老师。

积极引进相关院企单位的经验丰富和优的老、中、青医师、护士、药师等,担任兼职教师、客座教授或顾问,既带来医疗、科研一线的新技术、新进展,又加快了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建设步伐。学校还规定,每学期都外请教授来校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和讲座。

 03.jpg  04.jpg

“以优带新”活动                  “以老带新”活动

  

学校、医院教学改革研讨会                   授课


(四)实施条件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双带”育“双师型”教师建设指导委员会,校长亲自担任主任委员,副校长担任副主任委员,为“双带”教师培养年轻“双师型”教师提供组织保障。

2.制度保障

实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在优老教师和年轻优教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试讲合格才能正式上课;教师则利用寒暑假在医院和企业上班培训,在经验丰富和优的医师、护士、药师的指导下,强化技能操作,并给予带教老师和被带教老师津贴补助,加快了“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步伐。

3.经费保障

在示范校建设期间,由中央及本地财政投入“双带”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资金全部到位。

(五)实际成效

1.通过校院“双带”共育“双师”,激发了教师教研、科研的浓厚兴趣。为做好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提高教学效果,编写校本教材20本。几十位教师分别以主编、副主编、编者的身份参加了省、国级教材编写,如:赣科版“十二五”高职高专护理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教材,同时学校积极申报市级、省级、国级科研课题,三年来共有6个项目已结题。1个科研课题获萍乡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教师发表论文累计80余篇。

  

部分教师所编书籍                         校本核心教材


2.校院“双带”后,“双师型”教师精湛的技能水平孕育了大批“双证制”学生,更培育了市、省及全国技能赛的许多优选手。近五年来,学生168人次在国级、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奖,连续多年获得江西省护理技能竞赛一名。

 

  


学生取得的资格证书             学生技能比赛作品展


3.通过校院“双带”,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涌现了许多职教名师和优教师,其中“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和市级教学名师各1名,“全国教育改革优教师”1名,多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市优教师”; 1名教师获得全国中等职业德育“创新杯”说课比赛一等奖,2017年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中,3名教师获得了一等奖,3名教师获得了二等奖,其中3名教师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部分教师获奖情况

(六)体会与思考

1.通过校院“双带”,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使他们提高了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认识,较好的承担了“双师型”教师的任务和职责,成为了教学骨干,起到了示范作用,教学中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培养的学生符合医院和企业人才需求标准,扩大了学校的办学声誉,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2.通过校院“双带”,使教师增强了团队意识,他们能围绕教学、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科研项目等方面加强联系,积极合作,形成亲密的“师徒”合作关系,有利地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3.学校校院“双带”等制度还有待完善,需进一步探索评价和激励机制,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双带” 教师的积极性。

 

典型案例二:

赛出高水平 练就真功夫

——护理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一)实施背景

开展技能大赛,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职业学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存在脱节的现象,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我校创新“寓赛于教,寓赛于学” 的护理教学新模式,让学生赛出高水平,练就真功夫。

(二)主要目标

为培养临床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建立技能操作比赛的长效激励机制,我校采用“寓赛于教,寓赛于学” 的护理教学新模式,精心组织,积极开展技能操作比赛,采取“班班开展,人人参与,层层选拔,个个提升”的做法,全面调动师生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实施过程

1.对接临床,培养“双师”教师

学校有计划选派教师参加国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临床护理技术,提高自己的素养;全体教师暑假期间到各级医院进修、调研等,使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更好地对接,进修教师学成归来在全校教师中汇报讲课,以点带面,使更多的教师获得新知识。

  

                  教师进修学习                     护理教学改革研讨会

聘请了省内、外知名护理为客座教授,对护理教师进行指导,并定期举行学术讲座,将国内外的理念带进课堂,深受师生欢迎。

 

  


             医院护理家指导学生实训                   学生进行实训


2.寓赛于教,提升教学水准

教师是人才培养、知识传播的主体,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学校每年定期开展教师护理技能比赛,由教务处牵头,护理教研室承办,邀请省市医院护理家,担任评委,现场点评打分,评出优选手,给予奖励。赛前教师精心准备,认真练习;赛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赛后深入探讨,共同提高。

3.寓教于学,知识技能相长

以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为契机,每年十二月我校组织开展护理技能竞赛节,即在全校范围举行不同规模的护理操作技能竞赛,人人参与,层层选拔,从临床常见护理操作中遴选出5-6项进行比赛。

任课教师在授课班级中,进行小组之间比赛,每班选拔出6-8名优胜者进行集中训练,参加学校组织的护理技能竞赛节,经过初赛、复赛、决赛,挑选出参加省赛的预选团队(10人),随后确定省赛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不仅要带领学生进行严格的操作训练,而且还必须进行形体、仪表的培训,使学生在操作比赛过程中不但技术娴熟,而且动作优美、端庄大方。

选手的初赛、复赛、决赛都是在学生和老师的观摩中进行,这样有利于参赛选手心理素质的提升;同时,还聘请护理家进行现场点评,及时对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对与错进行全面而中肯的评价,既有利于现场观摩学生的学习提高,也有利于参赛选手的认知改进,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护理技能操作技术水平。

  

  

学生护理技能操作大赛                 班级护理技能操作比赛


4.立体实训,强化技能操作

学校开展了护理技能专项操作训练,教师晚自习下班辅导训练,实习前强化训练,另外还成立了由优学生组成的“兼职实训员”团队,负责节假日开放式辅导训练,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立体实训。

(四)实施条件

1.组织保障

成立由教务处牵头,基础护理教研室承办的竞赛委员会,全面负责赛事的组织,实训中心、学工处、总务处、外妇、内儿等部门积极参与,协同合作,高效运行。

2.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了《护理操作技能竞赛方案》、《学生评委选拔办法》、《护理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开放实训室管理制度》、《学生兼职实训员制度》、《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奖励规定》等制度,实现了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常态化、规范化。

3.资金保障

学校投入867万元购买实训设备,建设规范的护理实训室61间,包括内护实训室3间,外护实训室7间,妇儿实训室7间,模拟病房14间等,全天向学生开放,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

(五)实际成效

通过“寓赛于教,寓赛于学” 护理教学新模式的实践,师生整体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结出了累累硕果:

1. 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8.54%,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很多学生实习后被留任。学校被评为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工作单位”。

2.国及省级大赛荣获大奖,学生获得全国护理技能中职组的比赛中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江西省护理操作比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5个。

3.提升了学校办学实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社会好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六)体会与思考

1.寓赛于教,以赛促教,解决了中职学生教与学的难点问题。

2.寓赛于学,以赛促学,解决了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问题。

3.创新护理教学新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以及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进一步整合德育资源不断形成工作合力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现在成为不选择学生的教育,无奈接受了一些思想品德差、行为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学习成绩更差的学生,尽管根源不在职业学校,却要求职业学校将其教育“成人、成才”,任务过于沉重,也有悖于职业教育培养技能的主体功能;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时有落差甚至相悖,职校学生家长多为弱势群体,自身素质一般不高,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数甚至还耳濡目染了家长的不良习气和社会的不良风气,使学校的正面教育大打折扣,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

针对以上情况将进一步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社会化德育管理网络,努力把德育工作放到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去思考。通过建立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通过家长接待日、家访、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等形式,及时沟通、反馈学生学习、生活信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德育工作。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积极配合综合治理、公安、司法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整体合力。

(2)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整体素质

一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继续引进急需的优人才。二是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强化教师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重点培养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三是加强在职培训。选送一批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选送教师下临床、下企业实践。四是坚持聘任行业、高水平教师为建设和课程建设带头人,培育教学名师,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五是通过各种教学竞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努力打造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紧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行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定向委培、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强化技能培养,继续举办技能竞赛节,以赛促练,以赛促学,把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加强考证辅导,继续办好考前辅导班,在保持护理考证通过率高水平的基础上,研究提升其他学生的考证通过率。通过一系列举措,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进一步持续提升教研科研水平

启动科研促进教学的机制,继续深化教研科研内容,鼓励应用技术的科学研究,加大研究力度,拓宽研究范围,不断完善提高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落实科研相关制度,兑现科研激励措施,加强科研培训,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改善科研条件,逐步建立基础研究平台。积极拓宽申报课题渠道,力争国级、部级课题上有突破。同时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教育教学及医疗卫生工作。

(5)积极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全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建设智慧教室,打造智慧校园。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所有,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加快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发,开发网络课程、名师名课视频课件,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将空间教学与学习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