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卫生学校2018年度质量报告

来源:萍乡市卫生学校发布时间:2019-05-09浏览次数:17828

萍乡市卫生学校

2018年度质量报告

1.学校情况

1.1萍乡市卫生学校创办于1958年,是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萍乡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中等学校,现为级重点中职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85亩,建筑面积88334平方,固定资产23387.34万元。学校先后荣获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集体”“全国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西省职业院校就业工作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国级、省级和奖项。

1.2 学生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实际条件,控制办学规模,不断提升内涵建设。根据市场需求,继续开办护理、药剂、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农村医学、中医康复保健、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等9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752人,其中护理人数3337名,占49%;助产人数602名,占9%;农村医学人数691名,占10%;康复技术人数214名,占3%;医学检验技术322名,占5%;医学影像技术428名,占6%;药剂1040名,占15%;中医康复保健91名,占1.3%;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27名,占0.4%。本年度有13名学生因个人原因退学,学生流失率1.05%,学生巩固率98.95%。与上一年度相比,学生人数减少66人,基本持平。

2018年录取新生1974名,其中应届毕业生1690名,占85.6%;女生1540名,占78%。生源来源中,江西省生源1630名,占82.6%;湖南省生源245名,占12.4%;西藏、青海学生45名,占2.3%;其他省市40人,占2%。与上一年度相比,生源来源仍以本省和周边地市为主,无明显变化。

为了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学校重视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师资和实训基地对社会各界开放,始终坚持围绕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加大社会服务工作力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今年,我校继续组织育婴员、养老护理员、保育员、催乳师的职业资格技能培训、承办了全国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工作。开展对外技术培训服务,提升服务社会民生和扶贫攻坚的能力,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018年学校开展社会服务达2000余人,比2017年增长40.8%。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8名,校内教师60名,外聘行业148名,生师比为32.5:1。其中“双师型”教师84名,兼职教师占50%,专任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35名,本科学历159名,职称40名。与上一年度相比,教师总数基本持平。学历结构有所优化。

1.4设施设备。

我校一向重视实验实训工作,现有实验实训大楼一栋,校内实验实训基地5个,共有仪器设备总价值3050.72万元,生均4518元。实训室工位数超过300个。

建有一栋现代化图书馆,设有环境优美的阅览室6个,有纸质图书61880册,电子图书45500册。同时,与超星集团合作,开设移动图书馆。在线图书超过15万册,生均图书达到38册。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抓改革、强素质、创特色、树品牌,苦干大干实干快干,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总体工作目标,努力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有效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以学生安全稳定为基础,以学生学会做人为前提,培养学生做事能力;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学到一技之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了成人与成才同步的目标,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化课合格率98%,技能合格率99%,体质测评合格率92%,毕业率为99.1%。

2.2在校体验。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重理论学习,强实践技能。根据指导意见,开好、开足思政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为95.2%,学习满意度96.4%。充分利用实验实训条件,全面开展技能大赛活动,实验实训满意率达到98.6%。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13个社团,在校内或校外请老师授课。社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参加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满意度达98.2%,真正体现了快乐中求学,学习中成长。生活满意度99.6%,安全满意度99.4%。

对2218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数据为:对学校非常满意的学生187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5.82%;满意的学生27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2.57%;比较满意的学生2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32%;不满意的学生0人;未参与评估的学生人数为3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69%。 

2.3资助情况。

学校一向高度重视免学费、助学金以及贫困生助学工作,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任组长的资助工作小组,严格按照《萍乡市卫生学校中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萍乡市卫生学校中等学校助学金评选实施办法》,以实施“免”“补”工作为重点,认真执行各级资助中心文件精神,搞好各项学生资助工作。通过张贴中职学生资助政策的相关信息、班主任宣讲、网络宣讲等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和家长都知晓相关的新学生资助政策,开学初,资助管理中心依据在籍在班的原则,结合学生提交的本人家庭情况调查表以及班主任和其他学生了解的困难生家庭收入情况,通过以班委为单位,进行初评,把好区分关,以班主任为单位,把好等级关,以校资助管理中心为单位,把好确认关,确定每学期申报免学费、助学金的学生名单,并及时更新资助名单,对异动学生及时取消受助申请。确保所有资助按时、按规发放到位。2018年春季,学校共计免学费135.8万元,发放助学金 838.2 万元;2018年秋季,免学费拨款911.625万元,助学金139.8 万元。

2.4就业质量。

2018年毕业生总数为2218人。其中就业人数为2187人,就业率为98.6%,对口就业率为93.04%。直接就业人数为913人,升入高一级学校人数为1274人,升学比例58.25%。初次就业月起薪1000元以下0人,月起薪1001—1500元的129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14.12%,月起薪1501--2000元的414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45.34%,月起薪2001--3000元以上的308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33.73%,月起薪3000元以上的62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6.81%。

2.5职业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通过理论指导和专题训练,来推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学校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均得到了社会的好评,特别是得到了相关医院及企业的信任。学校先后到实地就毕业生工作后的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7.6%,企业管理满意度达到95.3%,学生发展前景满意度90.1%。

3.质量保障措施

3.1动态调整。

学校经过深入调研,根据产业、行业和企业需求调整设置,招生从9个调整为8个,取消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招生。邀请行业、企业,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试行)》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对所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均已基本确定,正不断完善中。

3.2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坚持围绕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研究常规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战略。以公共基础课程为切入点,根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试行)》要求,开好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占总课程的1/3以上。

一,重视德育教育。树立了“育才先育人”的培养理念。制定了《萍乡卫校德育大纲实施指导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将德育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课程,倡导以多种形式,渗透到每一门课程,结合生活细节,潜意默化中广泛开展了德育教育及职业素质教育,努力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德能兼备的实用型人才。

第二,推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鼓励、倡导全校专兼职教师采用一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将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与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有机结合,将“填鸭式”的纯理论教学与实践性的操作技能科学整合,使沉闷的常规课堂精彩丰呈,引人入胜。

第三,重视实践教学。逐步增加了实验实训课开设比例,加强了每天下午第三小节课的教学安排和管理。

第四,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宽国外就业渠道,2018年与日本多个用人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

3.3 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基本能力培养,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听课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三字一话及信息化教学能力。

同时,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作用,深入开展 “以优带新”教师培训计划,通过听课、评议、反馈等交流模式,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中坚力量,从而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外,学校不继续“走出去,请进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缩短学习成长周期,拓宽学习新思路。2018年,接受培训教师466人次,总培训时间达到3728学时。

2018年,我校教师获教师能力大赛级三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

3.4 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深入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牢牢抓住教学质量这一核心问题,通过明确目标,确定标准和流程,不断规范各项管理,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通过改革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能,部门管理责任明晰、纪律严明,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在教学管理上,修订了2018年各招生人才培养方案8个,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与行业对接进一步完善了护理、药剂等课程设置与考核评价管理机制,很好地完成了产教融合,有效地提升了教学品质。继续完善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在实习管理上,狠抓实习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精湛业务技能、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学生管理上,学校修订了《学生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管理效能。同时积极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新途径、新载体、新方法。进一步强化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职业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进一步增强了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在财务管理上,学校加强预算、预测、控制和资产管理,严格收费标准,及时公示,让社会、家长、学生了解收费项目和标准。规范财务审批手续,严格做到措施保障、责任落实、财务公开。

在后勤管理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保修-修理的无缝对接,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制订了有效的管理机制,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提升了服务质量。

在安全管理上,学校紧抓安全工作不放松,实现制度管理、人防管理、技防管理全覆盖,安全排查与演练相结合,安全教育与防范宣传相结合,确保了全年无事故,安全无隐患。

在科研管理上。制定了“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坚持质量兴校和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以科研课题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的发展方向,体现学校的办学成果。

在管理队伍建设上,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管理能力与治理水平,学校还制定了有效的奖惩机制。目标管理、竞争与奖惩机制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组织效能和工作效益。

在管理信息化水平上,数字校园基本建成,学校所有主要教学场所和办公室均可连入校园网络,访问互联网资源。同时,通过高清数字化安保监控系统保障校园安全。室内外彩色监控摄像机近百个,覆盖学校所有通道及重点办公室、实训室。

3.5 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注重德育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的要求开足《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课程,还通过网络开设《安全教育一课》、《工匠精神》等在线课程。此外,学校继续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每门课程中,并安排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造就高素质卫生人才的根本任务,从学习三风一训及学校标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打造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抓好队伍组织建设、重视文明创建工作等方面积极创新中职学校文化载体,着力构建中职学校文化体系,彰显学校文化的价值追求。

为了营造健康向上、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团委坚持寓教于乐、以活动为载体,以“学中做,做中学”为活动主旨,天天组织小活动,月月开展大活动,各类各种活动层出不穷,真可谓“百花齐放耀满院”。

(一)文化类

2018年,在省第九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获得5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承办萍乡市2018年中学中职共青团“微团课”比赛,吴玉婷和肖莎老师以对优势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并且吴玉婷老师将代表萍乡市参加江西省2018年共青团学校“微团课”比赛。学校获组织奖,得到团市委的肯定和表扬。组织每班开展了“青年大学习”知识竞赛,多层次多角度夯实思想教育基础;有序开展了“经典齐声诵 书香满校园”经典诵读大赛,并以“腹有诗书气自华”作品参加全市届“我的中国梦”经典诵读大赛三等奖;为响应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全校创建文明校园的号召,举行了文明创建交流活动,形式多样、生动立体展现了师生创建前后的进步成长和校园环境整治后的美丽和谐。

(二)文艺类

组织展示了“萍乡卫生职业教育六十周年成果文艺汇演”,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一致好评;自编自导自演参加江西省卫计系统“舞台剧”比赛,组织进行了“文明校园,你我同行”元旦文艺汇演,今年文艺类举行了 “青春闪耀 时代梦想”五四文艺汇演、2019年“奋进新时代 筑梦新辉煌”元旦文艺汇演等活动。

(三)体育类

开展了拔河比赛、跳棋比赛、跳绳比赛并协助完成了校运动会。近几年学校参加“文明风采”活动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14个社团,在校内或校外请老师授课。社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参加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满意度达98%,真正体现了快乐中求学,学习中成长。

学校重视团干部队伍的培养,加强团组织建设,提高团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团干选拔和换届选举,保障团委会的持续发展,促使团工作的有效衔接。着重提高团干部的工作业务能力,开展业务培训。严把新团员入口关,开展新生入团知识教育活动,加强对全校团员的团籍管理,做好新团员的登记工作,完善团员“智慧团建”系统录入,按要求收缴团费和上缴上级组织团费。真正做到“严把关、保质量、重规范”。

3.6党建情况。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布置、同开展、同考核,努力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校党委始终把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作为加强政治建设的主题主线,把深入推进理论武装作为头等大事,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定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2018年开展了11次党委中心组学习,通过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入学习了教育部2018年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视频会议精神、全省教育系统从严治党视频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章》《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学校党委根据党员分布的实际情况,将原有五个党支部调整为四个党支部,相应调整了支委组成,党务干部队伍得到加强和壮大,呈现出队伍年轻化、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等特点。认真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教育,严格遵守发展计划,严格执行发展程序,全年发展预备党员2人,列为发展对象1人,预备党员转正2人。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继续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江西天顺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深圳瑞草堂药业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签订了学徒、学校、企业三方协议,落实学徒的人身意外伤害、工伤,有效保障三方权益。加强健康养老产业对接,与萍乡麓林湖养生公馆达成合作意向,在健康养老产业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赢。

积极探索“订单”式合作。与江西平善堂大药房、江西汇仁堂药品连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根据企业需要,针对性培养药剂人才。实现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 

产教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加盟,充实师资力量。每年聘请本土合作医院、医药企业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医院、企业授课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真实案例,赢得学生的喜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娴熟的技能操作指导学生实训,极大提高了实训效果;技能操作评,一针见血,彰显水准。二是教师轮训,丰富临床经验。每年学校都派数十名教师到医院临床进修,无课教师轮流到医院进行学习。医院对教师实行“一对一” 临床教学培训,并安排“双证”教师直接参与临床工作。通过进修学习,强化理论知识,丰富了临床经验,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校企实训合作,强化学生技能操作。学校每年开展技能竞赛节活动,人人参与,层层角逐,并邀请合作医院、企业指导、观摩,担当评委;每年组织护理、药剂、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学生到医院、企业见习,深入实践教学;入学第三年安排学生下临床、企业实习,选派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带教,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管理、共同培养。

实现校企产教信息化融合。学校建立远程直播教学教室,与萍乡市人民医院构建远程直播教学平台。师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进行临床见习、手术观摩、远程会诊、学术讲座等。通过教学平台学习,学生可以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法,提升临床操作技能和培养职业意识;教师可以借鉴临床病例和观摩操作达到与临床接轨,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

校企科教合作,提升教研水平。学校教师与市直多所医院深度合作,共同参与教学和临床方面课题研究。学校与萍乡市人民医院共同完成的《VEGF及Errin与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省级课题已经结题,通过校院科教合作,学校科研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4.2 学生实习情况。

2018年安排了护理、助产、农医、药剂、检验、影像、康复、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等8个学生,共计1944人进入毕业实习。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做好实习前动员,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为使学生顺利完成毕业实习,学校召开了毕业实习动员大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和学习态度教育,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还特别邀请深圳瑞草堂药业、江西天顺药业等医药企业高管对药剂学生顶岗实习进行专题教育,使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培养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强化管理制度,建立实习规范。为真正做到实习管理严格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为每位实习生购买了校方实习责任险,学校还与学生、家长签订《实习生安全责任状》,明确学校、学生、家长的权利和义务,多方保障学生的实习安全;学校按照《实习生积分量化考核标准》严格考核学生,教育学生遵守实习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顺利完成毕业实习。

加强过程监控,重视中期检查。实习过程中,学校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建立与实习组长的联络,通过网络实时掌握学生实习动态,及时解决问题和困难;定期或不定期下达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检查,全面了解实习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利用《学习通》学习平台,监控实习生理论学习情况,保障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有效结合。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正与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萍乡市人民医院深度合作,探索产教融合新途径。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毕业生以优良的职业素质,过硬的技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通过学校对就业学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2016级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8.62%,比2015级毕业生满意率98.3%, 提高了0.32%。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升。毕业生能较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把所学的技能与工作实际较好统合在一起,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5.2社会服务。

学校培训服务主动适应本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培训服务方面。重点开展养老护理员、育婴师等从业人员资格及岗位技能培训,提升学校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在技术服务方面。积极参与卫生类科普宣传活动,组织技术人员下基层、农村送医送药16次,参与大型科普宣传2次,组织社会人士培训班2批次。

在文化传承上。学校德育和语文老师积极参加区域内的各种社团活动,充分利用萍乡作为革命教育基地的优势,大力开展革命主义教育活动,为本市的文化传承、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3对口支援。

学校承担青海、西藏民族学生的培训、培养任务。现有民族学生158人,为西部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2018年财政补助收入3230.72万元,其中人员经费735.82万元,用于教职员工工资发放;中职免学费资金1726.66万元,用于学生学费减免;助学金275.6万元,用于学生的困难补助;生均拨款643.33万元,用于学校水、电、校舍零星维修等;内地中职班建设专项资金92.8万元,用于内地中职班学生学习生活等费用支出;项目投入方面,我校争取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补助资金拨款97.6万元,用于农村医学班及购置设备,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有力于我校实训设施完善、办学条件改善,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学校经费收入渠道清楚,使用合理,无违规现象,有效地保障了学校的规划发展。

6.2政策措施。

萍乡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项目,纳入部门和单位年度目标考评体系,明确发展定位,加强督查考核。成立职业教育工作小组和职业教育集团,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7.特色创新

典型案例一:

产教融合,共育“双师”

(一)实施背景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我校为推进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顺应市场需求,采用校院“双带”,共同培育“双师型”教师,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主要目标

为促进学校发展,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采取 “以优带新”的创新方式,使更多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实施过程

1.校院共商 制定方案

学校制定了《萍乡卫校教师培养方案》、《“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利用“校院深度融合”特色,采取学校、医院 “以优带新”的方式,加快我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步伐;使教师既能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又能是医院中的“医师、“护士”、“药师”等,将临床实践经验融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2.创建机制 促进成长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对学校和医院的带教老师及获得“双师型”证书的教师给予奖励,在同等条件下,对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向“双带”教师及“双师型”教师倾斜;对承担“双带”任务及“双师型”教师,在津贴等方面给以特殊补助;设立特聘教学岗位,如教研室主任大都由“双带”的“双师型”教师担任,充分发挥“双带”教师骨干带头作用,激励更多的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3.采取轮训 夯实能力

近年来,学校利用寒暑假时间派遣教师到医院培训、进修。在医院中通过老、中、青医师、护士、药师的带教和实践,教师可根据自己所从事目前现状、发展趋势和科技动态,自行设计教学、补充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临床发展需要同步。

4.校院合作 强化队伍

为使我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特制定了学校和医院 “以优带新”方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同时,在规定时间内青年老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上好一堂理论和实践操作汇报课,由质量组考评,对“双带”教师进行评价,每年评选带教老师。

积极引进相关院企单位的经验丰富和的老、中、青医师、护士、药师等,担任兼职教师、客座教授或顾问,既带来医疗、科研一线的新技术、新进展,又加快了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建设步伐。学校还规定,每学期都外请、教授来校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和讲座。

(四)实施条件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双师型”教师建设指导委员会,校长亲自担任主任委员,副校长担任副主任委员,为培养年轻“双师型”教师提供组织保障。

2.制度保障

实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在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试讲合格才能正式上课;教师则利用寒暑假在医院和企业上班培训,在经验丰富和的医师、护士、药师的指导下,强化技能操作,并给予带教老师和被带教老师津贴补助,加快了“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步伐。

3.经费保障

学校加强投入,确保“双师型”教师培训经费足额到位。

(五)实际成效

1.通过校院共育“双师”,激发了教师教研、科研的浓厚兴趣。为做好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提高教学效果。几十位教师分别以主编、副主编、编者的身份参加了省、国级教材编写,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同时学校积极申报市级、省级、国级科研课题,三年来共有8个项目已结题。1个科研课题获萍乡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教师发表论文累计86篇。

2. “双师型”教师精湛的技能水平孕育了大批“双证制”学生,更培育了市、省及全国技能赛的许多选手。近五年来,学生1172人次在国级、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奖,连续多年获得江西省护理技能竞赛一名。

3.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涌现了许多职教名师和教师,其中“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和市级教学名师各1名,“全国教育改革教师”1名,多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师”; 1名教师获得全国中等职业德育“创新杯”说课比赛一等奖,2018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能力比赛三等奖1个,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 

(六)体会与思考

1.通过校院“双带”,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使他们提高了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认识,较好的承担了“双师型”教师的任务和职责,成为了教学骨干,起到了示范作用,教学中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培养的学生符合医院和企业人才需求标准,扩大了学校的办学声誉,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2.通过校院“双带”,使教师增强了团队意识,他们能围绕教学、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科研项目等方面加强联系,积极合作,形成亲密的“师徒”合作关系,有利地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3.学校校院“双带”等制度还有待完善,需进一步探索评价和激励机制,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双带” 教师的积极性。




典型案例二:

赛出高水平 练就真功夫

—护理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一)实施背景

开展技能大赛,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职业学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存在脱节的现象,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我校创新“寓赛于教,寓赛于学” 的护理教学新模式,让学生赛出高水平,练就真功夫。

(二)主要目标

为培养临床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建立技能操作比赛的长效激励机制,我校采用“寓赛于教,寓赛于学” 的护教学新模式,精心组织,积极开展技能操作比赛,采取“班班开展,人人参与,层层选拔,个个提升”的做法,全面调动师生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实施过程

1.对接临床,培养“双师”教师

学校有计划选派教师参加国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临床护理技术,提高自己的素养;全体教师暑假期间到各级医院进修、调研等,使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更好地对接,进修教师学成归来在全校教师中汇报讲课,以点带面,使更多的教师获得新知识。

聘请了省内、外知名护理为客座教授,对护理教师进行指导,并定期举行学术讲座,将国内外的理念带进课堂,深受师生欢迎。

2.寓赛于教,提升教学水准

教师是人才培养、知识传播的主体,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学校每年定期开展教师护理技能比赛,由教务处牵头,护理教研室承办,邀请省市医院护理家,担任评委,现场点评打分,评出选手,给予奖励。赛前教师精心准备,认真练习;赛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赛后深入探讨,共同提高。

3.寓教于学,知识技能相长

以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为契机,每年十二月我校组织开展护理技能竞赛节,即在全校范围举行不同规模的护理操作技能竞赛,人人参与,层层选拔,从临床常见护理操作中遴选出5-6项进行比赛。

任课教师在授课班级中,进行小组之间比赛,每班选拔出6-8名优胜者进行集中训练,参加学校组织的护理技能竞赛节,经过初赛、复赛、决赛,挑选出参加省赛的预选团队(10人),随后确定省赛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不仅要带领学生进行严格的操作训练,而且还必须进行形体、仪表的培训,使学生在操作比赛过程中不但技术娴熟,而且动作优美、端庄大方。

选手的初赛、复赛、决赛都是在学生和老师的观摩中进行,这样有利于参赛选手心理素质的提升;同时,还聘请护理进行现场点评,及时对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对与错进行全面而中肯的评价,既有利于现场观摩学生的学习提高,也有利于参赛选手的认知改进,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护理技能操作技术水平。

4.立体实训,强化技能操作

学校开展了护理技能专项操作训练,教师晚自习下班辅导训练,实习前强化训练,另外还成立了由学生组成的“兼职实训员”团队,负责节假日开放式辅导训练,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立体实训。

(四)实施条件

1.组织保障

成立由教务处牵头,基础护理教研室承办的竞赛委员会,全面负责赛事的组织,实训中心、学工处、总务处、外妇、内儿等部门积极参与,协同合作,高效运行。

2.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了《护理操作技能竞赛方案》、《学生评委选拔办法》、《护理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开放实训室管理制度》、《学生兼职实训员制度》、《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奖励规定》等制度,实现了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常态化、规范化。

3.资金保障

学校投入867万元购买实训设备,建设规范的护理实训室61间,包括内护实训室3间,外护实训室7间,妇儿实训室7间,模拟病房14间等,全天向学生开放,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 

(五)实际成效

通过“寓赛于教,寓赛于学” 教学新模式的实践,师生整体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结出了累累硕果:

1. 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8.6%,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很多学生实习后被留任。学校被评为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工作单位”。

2.国及省级大赛荣获大奖,学生获得全国护理技能中职组的比赛中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江西省护理操作比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6个。

3.提升了学校办学实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社会好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六)体会与思考

1.寓赛于教,以赛促教,解决了中职学生教与学的难点问题。

2.寓赛于学,以赛促学,解决了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问题。

3.创新护理教学新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以及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生源质量问题。学生普遍年龄偏小,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不好,部分学生存在着各种陋习,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离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

2.毕业实习问题。学生方面,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纪律松散,出现迟到、旷工现象;部分学生对于每天做重复性工作产生倦怠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极少数学生理论基础差,实践动手能力低,难以掌握必备职业技能。民族学生汉语言书写、交流能力低,学习基础、操作技能跟不上内地学生。实习单位方面,大部分市级、省级三甲医院拒绝接收中专学生实习;部分医院怕承担风险,减少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机会;部分医药企业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学生得不到系统和培训。

3.学生就业问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还有待继续提高,部分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很高,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有偏差,缺乏爱岗意识和敬业精神,就业稳定性差。 

4.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机会、实习基地上,提供的资源也于以冠名和提供人员、技术和信息的浅层次合作形式上,而为学校提供设备、参与学校科研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咨询、实现资源共享等深层次合作相对较少,还未达到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实践及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的预期构想。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加强世界观、人生观、职业观教育。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结合行业特点,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共建科研和学生实训平台。

9.其他